当前位置: 红网 > 红辣椒频道 > 正文

“学位门”折射出的“理性之殇”

2010/7/9 22:42:27 [稿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编辑:方天戟]
  近来,“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与“打工皇帝”唐骏之间的学位门,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下来,最后唐骏在方舟子剥皮式的声讨之下,黯然以“不再回应”收场……而我愿意相信,方舟子本无纠缠之意,而随着网络水涨船高,先前几回合争议是其不得已为之。与此相对,唐骏的失败,或是败在“工具理性化的吊诡”之下。
  
  学术打假,正义之举,本该获得一致声援。然而,为摆脱纠结于学位真假的技术理性,消弭学位门背后的论争误区或社会影响,暂且跳出事关“打工皇帝”的学位争议,静思是否值得争议,或许更有益。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学位与学识、成就之间,无必然内在逻辑,那么,学位真假之争也就成了争议异化下的名誉之争。陈寅恪先生乃国学大师、“教授中的教授”,却无一学位,这并不妨碍其学术享誉世界。陈寅恪先生的侄子曾问他:“您在国外留学十几年,为什么没有得个博士学位?”陈先生回答:“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具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这一事例说明,学位不仅与学识能力无必然关联,学位甚至可能成为一种“学识阻碍”,某种意义上确是如此。
  
  再进一步说,在厘清学位、学识几个关键概念的关系之后,一再死缠学位真假之争,无疑是陷入了工具理性的泥潭。正如研习经济学一样,初学者或年青人总执拗于诸如“边际效应”,或各种工具模型的分析,把这经济学作为一种完全意义的致用之学,企图以此解决实际问题,到头来却四处碰壁。同此理,学位真假之争的背后,工具理性过于膨胀之后,势必是铸造起坚固的“理性牢笼”,令人窒息。戮力于“打工皇帝”唐骏在学位上的瑕疵,亦无益于整顿学位或学术造假的不良风气。对于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成功者来说,学位之争,又有何益?
  
  更有甚者,相对工具理性而言,价值理性的缺位,却易使人们忽视当下真正的学术现状,或令人盲视真正需要学术打假的角落。工具理性失效后,折射出一种理性之殇,“假学位”后的价值意义便被无情遗忘。可以想象,满校园内,手心上的一张张博士学位,虽然通过正常渠道得来,但无多少学术价值或其含金量为零时,那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呢?天下又有多少张名校的真学位,远远逊色于“打工皇帝”的手中假纸?

频道精选

综合资讯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