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网 > 红辣椒频道 > 正文

“偶像养成”类节目劲爆,选秀节目的虚假狂欢?

2018-06-30 20:37:56 来源:红网 作者:罗星言 编辑:田德政

  “你pick的选手是哪一位?”“你有自己的one pick吗?”这样的话在当下年轻人中似乎形成了一种新兴话语体系。论及2018年上半年的娱乐热门话题,《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这两档节目毋庸置疑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无论是顶级流量小生蔡徐坤、争议选手杨超越在微博热搜上的频频出现,还是“pick”“balance”“菊外人”等节目中衍生的网络流行语的走红,都提醒着人们一个事实,“偶像养成”类节目正在被重新打造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如火如荼的发展。

  事实上,诸如《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这样“偶像养成”类节目在国内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2016年各大卫视及不同的网络平台就开始争相制作。所谓“偶像养成”类节目,一般来说是以唱歌、舞蹈和表演等为表现内容,以舞台演绎为表现形式,以比赛为竞争手段,以明星打造为目的,以练习生制度为节目模式,进行选拔、培养全能艺人,并记录、展示其过程的节目类型。

  以往的综艺选秀节目形式单一,往往只是通过不断淘汰的方式推进比赛的进程。以《超级女声》为例,选手每一期节目只需准备一两首歌曲,在舞台上竞演即可。久而久之,问题就会暴露:单纯的晋级制会让人感到疲倦,节目的观赏性得不到长久保证,而且短时间内选手们的进步甚小,节目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这样的选拔制度其实一期就能选拔出冠军,分了多期的原因在于其节目的核心是“选拔”。但是素人不是仅仅经过选拔就能成为艺人的,而是要经过培养和锻炼才能登堂入室。因此,通过竞赛“选拔”出来的艺人往往前景堪忧,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超女”赛后发展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今“偶像养成”类节目以“培养”为核心的模式能挖掘出选手的潜力,能让观众在每一期节目中看到选手的进步和自我突破,直至最后得到认可然后出道,不失为一种更合理的选秀模式。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合理的“火热”背后潜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的选手水平参差不齐,一档选秀节目的拍摄时间一般只有两三个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养成偶像,对选手的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节目中的选手很多都是来自高校的学生或者其他个体,单凭三个月的录制就想培养出一个偶像,或许最后只能达到揠苗助长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普遍存在后续造星与培养机制的资源跟不上的现象,导致选手走出节目后基本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不仅是对艺人本身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偶像养成”类节目理念的无视。

  纵然,中国“偶像养成”类节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就国内目前娱乐造星市场而言,中国依然缺乏自己的“全民偶像”团体。因此,无论从市场缺口还是大众诉求来看,“偶像养成”类节目都有其需求性。《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事实上为国内此类节目的制作提供了一类较好的范本。作为选秀节目的新兴模式,“偶像养成”类节目要想拒绝昙花一现,还得讲究方法与对策,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不要让其成为选秀节目的一场虚假狂欢。

  文/罗星言

频道精选

综合资讯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