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奋斗”的人生最精彩
日前,教育部追授东北师范大学郑德荣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向郑德荣同志学习。
郑德荣教授1952年从东北师大毕业留校后,从事党史研究教学,从此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结缘,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他生前爱用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教育学生“永久奋斗”,他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谈到“奋斗”。他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永久奋斗”的人生最精彩。走进更加昂扬的新时代,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永久奋斗”之姿,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演绎最美的风景,实现人生价值。
奋斗,是对工作的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能激发干部动力、激活干部智慧。有了这种责任感,工作中,就会经常叩问自己为党、为群众做了什么、要做什么?郑德荣以“这是责任,不能拒绝”的责任担当,一身扑在了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事业上,一干就是六十六年。“郑德荣的著作对宣传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推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贡献。”这是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对郑德荣教授的评价,这也是组织对其工作的高度认可。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只要时刻心中有党、心中有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那都不是事儿。同时,还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狠劲,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奋斗,必须涵养“安专迷”的实干精神。他常说,“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基于对事业无限热爱,他始终坚持学习,孜孜不倦。在他家的桌子上、书架上,甚至床上,到处都是书。即使在大年三十晚上,他也坚持到教研室看书写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深深沉浸在红色理论的海洋里。正是这种“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至深”的精神,才成就了他在30多年里,培养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85岁那年发表学术论文13篇,91岁申报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92岁高龄带病准备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文章……“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崇尚实干、狠抓落实”“要有钉钉子精神”“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的。我们就必须在实干精神上“鼓足劲”、实干能力上“加满油”、实干作风上“把稳舵”,坚持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切实把上级部署、群众期盼落到实处。
奋斗,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古语讲,“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做任何事情,倘若不高标准严要求,结果就会打折扣,达不到预期效果。即便是被结肠癌长期折磨着,郑德荣教授也很少缺席过所在支部的活动。因为,他始终有个信念,“参加党支部活动,这是一名党员的基本职责。”20世纪80年代他担任东北师大副校长,曾主管招生工作,个别领导给他打招呼,让他招生时“网开一面”,被他一口回绝。正是对“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这份的执着,为郑德荣教授留下了满满的清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严以律己,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工作和生活中,就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刻做到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真正守住做人、处事、交友、用权的底线,努力做一名组织放心、党员服气、群众认可的好干部。
纵有时光易老,总有理想不灭,唯有奋斗不负新时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奋斗的征程永无止境。让我们以郑德荣教授为榜样,“拉满弓、绷满弦”,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永久奋斗”去书写新时代的新答卷!
文/尹立成
- 像郑德荣一样做个有鲜明底色的人 (2018-06-28 00:09:35)
- 深刻感悟党员学者郑德荣的精神境界 (2018-06-26 15:32:26)
- 永远的先生永恒的追求永久的光芒——追记“红色理论家”郑德荣 (2018-06-26 10:30:40)
- [中国梦实践者]一脉相承到百年——追记“红色理论家”、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郑德荣 (2018-06-26 09: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