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网 > 红辣椒频道 > 正文

人才评审岂能“走后门”

2018-06-27 19:53:59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田德政

  一些知名高校的科研学者坦言,这几年一些科研项目、人才评审中的拉关系、打招呼风气有愈演愈烈的苗头,令人愤怒,让人担心。“一旦到了评审集中期,根本没法干正事儿。”他们表示,谁不做工作谁就会吃亏,最后被歪风绑架,浪费大量精力去做和学术无关的事情。(6月26日半月谈网)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重要性毋庸讳言,从近年全国各地的“抢人大战1.0”“抢人大战2.0”就可见一斑。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评为高技能人才?那些具备特殊头衔的人才又是怎么选出来的?如何保证人才评审的公平公正、务实精准?这些问题都是萦绕在人才发展大局之上的重难点问题。很难想象,如果人才评审环节打了折扣、出了问题,人才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发展的带动力就必会受到不利影响。

  时下,人才评审似乎存在被“帽子”绑架的趋势。尽管都说不惟“帽子”辨人才,也充分肯定一些没有“头衔”的人才水平并不低,但高校评选“双一流”,“戴帽子”的人才数少不得;地方考核人才工作业绩,“千人计划专家”“行业领军人才”都是硬杠杠。这让那些有技术、有水平,甚至名声在外的“无帽”人才情何以堪。有了需求,有了竞争,公平的环境就更显得弥足珍贵,而现实中,“打招呼”“走后门”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一些地方还产生了人才中介、人才公关这样的异化职业,严重搅乱了人才评审生态。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人才是稀少的,更是宝贵的,特别是“高精尖缺”人才,每一个人都存在“蚍蜉撼树”的潜在机遇,每一次突破都可能为国家乃至世界做出巨大贡献。但人才也是人,也是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历经了千辛万苦、千磨万击、千锤百炼才成长起来的,着实不易。一个优秀人才,如果因为没关系、没后门,不灵活、不会公关,而被挡在评审的“大门”之外,不仅是漠视他人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付出,也罔顾了人才评审的公平公正、社会的公道正义,更是损害了国家相关领域再发展、再进步的利益需要,后果之严重不堪设想。

  当务之急,如何拨乱反正,营造良好的人才评审环境是关键。一方面要在政策制度上下功夫,既要及时梳理“帽子”的合理性,取消那些带有“照顾”“关系”和“打擦边球”性质的头衔,也要尽快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在划出基本条件“底线”的同时,围绕领域、行业需要设定个性化标准,降低“帽子”在精准识别人才中的权重,着力营造学术优先、不拼关系、不拼圈子的学术、人才评审氛围。另一方面则要在管理约束上下功夫,尽全力规范人才中介的业务功能、行为标准,坚决铲除人才公关的滋生土壤,要像严惩干部选任拉票贿选行为一样,重拳整治学术评审、人才评审过程中的拉票行为,提高“走后门”和“开后门”者的违法违规违纪成本,不断增强人才评价的透明性、公开性,让货真价实的人才抛开思想负担,当好先锋、做好表率,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

  文/储旭东

频道精选

综合资讯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