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味的“谢师宴”当休矣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公布了2018年高考分数及录取分数线,虽然考生还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但许多上了分数线的考生及其家长已经着手准备“谢师宴”了,一些酒店也纷纷抓住考生和家长的心理,配合地推出相应“谢师宴套餐”,并称“提前预订”可享受“超值优惠”。
谢师宴,也称“升学宴”。孩子历经“十年寒窗”,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都想对老师这些年的谆谆教诲表示一下感谢。从道德和礼教上来看,教师教书育人付出很多,应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爱戴、尊敬。因感恩而自愿宴请一下老师,其心情也可以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谢师宴”是一种表达尊师、敬师、谢师的礼仪。学生考出好成绩,这时学生及家长邀老师一同坐一坐,小庆一下,应该说没什么不对,也没什么不妥。
然而,纵观近年来出现在各地的“谢师宴”,从形式上来说,“谢师宴”已经冲出家门、成为商家的招牌,动辄成千上万的高消费让原本人人都可以表达的“谢师”有了门槛;从内容上来看,“谢师宴”已经不单纯是为了答谢师恩,很多学生家长借此博面子、讲排场,大操大办、互相攀比,让普通的工薪家庭难以承受。特别是一些手中有些“权力”的领导干部,借机邀请下属出席,而下属自然会借口“给孩子买点需要的学习用具”为由送上礼金、红包,这样的“谢师宴”无疑成为个别人敛财的机会;从社会环境来说,孩子考上大学,你不摆个“谢师宴”,就会有人说你“小气”,甚至“忘恩”,孩子也会觉得在同学面前“丢份”。对老师来说,学生家长摆下“谢师宴”后,如果不到场,总会伤了“师生情义”,会被人说是“清高”架子大……如此这般,使好端端的“谢师宴”偏离了“谢”的本意,改变了“谢”的味道。
既然“谢师宴”已经变味,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让“谢师宴”回归本源。吃饭,对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意义,它既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媒介,也是一条沟通感情的纽带,更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场所。一顿“谢师宴”,可以实现学生、家长与老师的互动,感激过去的谆谆教导,请教未来发展的金玉良言,而这才是“谢师宴”的本意所在。这样的“谢师宴”,没有必要设在豪华酒店,也没有必要点上山珍海味,只是简简单单地吃顿便饭,哪怕是一人一杯清茶、一人一碗面条。这样的“谢师宴”,彼此间可以推心置腹地聊天,处处彰显着关爱与温情,可实现师生感情的真诚交流。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为感谢老师们多年辛劳,学生及其家长可以写感谢信,也可以送礼物,当然也可以请吃饭。但作为老师,可将不收“谢师礼”、不赴“谢师宴”作为一种自觉,并提前向学生声明;作为学校,更应该推介文明谢师的新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谢师恩,一张亲手做的贺卡、一条自编的短信、一段转发的微信等,都一样能表达敬意。
总之,高考结束,学子们或走进高校,或走上社会,简单的搞个“谢师宴”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其“谢师宴”的动机与形式,那些偏离了本源、变了味道的“谢师宴”则是老师和全社会都不愿意看到的。
文/袁文良
- 株洲:出台“五条禁令” 严禁违规操办“谢师宴”“升学宴” (2018-06-21 11:01:43)
- 谢师宴,罢休!谢师文,走你! (2018-06-20 22:01:41)
- 让变味的“谢师宴”回归感恩 (2018-06-14 23:53:21)
- 广西南宁:“升学宴”“谢师宴”市场遭遇“冰冻” (2017-09-06 2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