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景点解说也需口下留德
“枯木逢春”是瘦西湖闻名遐迩的景点。枯木本为唐代银杏,早年遭雷劈折断,只剩下枯断树干,园艺专家匠心独运,将枯木移至此地,并置凌霄攀援而上,每值春末夏初时节,花红叶茂恰似枯木逢春,成为园内令游人拍案叫绝赏心悦目的胜景。近正值盛花期,我每日绕湖晨跑经过此地,都不禁停下脚步,用手机记录美景发朋友圈与微友分享。
然而,就在这堪称“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景点,我就见到过个别外地导游,将此景解戏说成“老夫少妻”,甚至戏谑为“小蜜傍大款”、“老牛吃嫩草”……引得游客尴尬大笑。我不知道游客内心怎么想,反正每次听到是语,我就像吞下一只苍蝇般难受。客气点说,这是对游客的不尊重;不客气地说,是对旅游人文精神的亵渎。
时下,导游景点解说口下无德绝非个别现象,举凡喜欢旅游并经常出行的人,大抵都被动吃过类似的“苍蝇”。比如早先有人到杭州旅行,就遇到过导游让人哭笑不得的讲解。当游客来到新建雷峰塔下时,导游往往会用一段半开玩笑口吻与游客逗乐:“自从雷峰塔倒掉,白娘子得到了解放,地位不断提高,从此男人便患上了一种叫做‘气管炎’(妻管严)的毛病。如今你来到这里这个病就可治了。只要你买一个雷峰塔模型,请一位高僧念经灌注法力,回去把老婆相片镇在塔下,用不了多久男人的这种病就能不治而愈。”白娘子与许仙的美丽故事,本乃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鲁迅先生曾借用雷峰塔的倒掉,假白娘子得到释放传说,寓意妇女翻身解放。先生庶几也不会料到,雷峰塔重建后,美丽传说居然变质成令人作呕的段子。
伴随国人旅游热度几何级扩张,国内导游队伍也数量膨胀鱼龙混杂。其中,有的讲解景区自然风物、民俗民情、历史文化没甚本事,捣鼓黄段子却算拿手好戏;有的不在挖掘导游词人文底蕴上花多少功夫,却处心积虑胡编乱造穿凿附会;有的讲解艺术差强人意不敢恭维,插科打诨哗众取宠却堪称一流好手……尽管这些现象不是主流,但个别口下无德导游“一棵老鼠屎坏一锅汤”,不仅直接损伤了导游行业的公共形象,而且还有可能给地方文化传播造成次生灾害。类似负面事例不用我列举,百度一下就可信手拈来。
有道是,“三分游,七分讲。”游客出行本意在于,就图个放松身心、增长见闻、获得快乐。优秀导游藉以富含人文意蕴的讲解,在让游客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还会衍生精神上余音绕梁的审美享受“附加值”;格调低下导游的“三俗”解说,尽管口若悬河极尽“三寸不烂之舌”之所能事,或许也能暂且赢得少数旅客无厘头的傻笑,但最终只会令大部分游客俗不可耐大失所望,得到的只能是一讲多失得不偿失的相反效果。由是,对导游景点解说之“三俗”现象,似乎不可以采取“驼鸟政策”装睡。我想提醒的是,让导游景点解说口下留德,当然需要其自身涵养口下留德的文化自觉,但更须有关方面治理倒逼这种文化自觉。
文/陈庆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