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续写”让传统节日更有生命力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雄黄酒浓,又到一年端午。每逢此时,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总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起源于农耕文明的传统节日,有着各自的内涵和主题,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然而,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端午等传统节日多面临尴尬处境,似乎有被逐渐淡忘和消解的趋势。如何将流传广泛、文化厚重的传统节日过出新意,这需要全社会的集体反思。笔者认为,传统节日需要新时代的“续写”,才能更具生命力。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传统节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特定时代人们的思想智慧,寄托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已积淀成民族的精神符号。从2008年起,国家便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四大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期,体现出全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但对当代的不少年轻人而言,若问传统节日意味着什么,得到的答案多是“买买买”“吃吃吃”“玩玩玩”,“过节”等同于“休假”。网上曾流传着一个关于端午节的“经典”段子,一个孩子说:端午节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因为这个叫屈原的诗人不仅让我们吃上了粽子,还让我们享受三天假期。端午节,这个富有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的传统节日,在一个孩子眼中竟被如此曲解,该是怎样的悲哀?
传统节日内涵丰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何无法引发年轻人普遍的情感共鸣?以前,人们占有的物质匮乏,文化生活也比较单一,因此对节日的期待表现出全身心的投入。而今,我们的物质生活已极大丰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精神文化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也契合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节日也应跟上时代步伐,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做到同步更新。在快节奏、碎片化、数字化的生活面前,我们不单要让传统节日回归本义,守住应有的仪式感,还要增加归属感和参与感,拓展其时代内涵,不能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形式上,更不能任由不良社会风气泛滥。
其实,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近年来,各地在传统节日里相继开展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活动,让节日情怀在每个人心底扎根。例如,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民俗活动,还组织诗词歌赋吟诵缅怀屈原,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弘扬传统美德,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利用互联网征集端午节网络祝福语……当传统节日被赋予现代价值,在传承的过程中采取“扬弃”的手段,不断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容,人们就自然懂得端午节并非只是“粽子节”、中秋节并非只是“月饼节”那么简单了。
把现代文明因子与传统节日文化内核无缝对接、有机融合,关乎传统节日的继承与“新生”。让我们祈盼,从这个端午节开始,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能兴盛不衰、发扬光大。
文/王宗双
- 家国“粽”关新时代,龙舟奋进向未来 (2018-06-15 22:45:12)
- 端午节粽子消费提示:随购随包随吃 不宜过量食用 (2018-06-15 09:38:44)
- 端午节前两委曝光11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2018-06-14 16:05:04)
- 端午节前聚焦违规吃喝问题 湖南暗访省直单位作风建设 (2018-06-13 2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