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网 > 红辣椒频道 > 正文

别让“奇葩粽子”包裹了端午文化

2018-05-19 22:27:15 来源:红网 作者:丁恒情 编辑:王俞

  端午将至,粽子再次闪亮登场,今年市场上粽子的馅料口味越来越丰富,除了市民熟悉的传统口味,还出现了榴莲、宫保鸡丁、小龙虾、鲍鱼、川香麻辣、燕窝等“奇葩”口味的粽子,多家老字号企业也加入创新阵营推出迎合年轻人口味的粽子。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对这些奇葩粽子并不买账。有网友调侃,粽子馅料与月饼有一拼。(5月19日《北京青年报》)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粽子经济”又成了新的消费亮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市场上粽子的馅料口味更丰富了:除了市民熟悉的传统口味,还出现了榴莲、宫保鸡丁、小龙虾、鲍鱼、川香麻辣、燕窝等“奇葩”口味的粽子。虽然消费者对这些奇葩粽子并不买账,但我们也明显感觉缺少了点什么——不仅媒体关注的是粽子,商家也没有把视线从粽子上转移出来。似乎除了吃粽子之外,人们已经淡忘了端午节的丰富文化内涵。

  不可否认,无论是包粽子还是吃粽子,都是端午节活动的主要项目。尤其是,如果没有吃粽子,人们就会觉得端午节过得不完整。但需要强调的是,端午节绝不仅仅是一个“吃粽子的节日”。如果除了知道端午这天要吃粽子,并对各式“奇葩口味”的粽子津津乐道,也就肤浅了“端午文化”的丰富内涵,留下的只会是淡淡的忧伤。毕竟,与各式口味的“奇葩口味”相比,读懂“端午文化”更加重要。

  端午节是中国文化的醒目符号之一,承载的是融入民族骨血的天人合一、活力贲张与家国情怀。无论是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还是纪念孝女曹娥说、古越民族图腾祭说、龙的节日说等等,端午里无不闪烁着中华文化的光芒。比如,屈原心忧家国、情牵百姓、清正高洁,滋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和我们民族特有的宝贵品质,影响着一代代国人,因而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当然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商业社会的崛起,随着大众消费的扩张,端午节已经越发成为了一个世俗化的消费节日。现实中,除了商家热闹的借机吆喝外,端午节不仅失去了让人满怀向往、激发情愫的魅力,更缺少了诗意盎然的文化味儿和浪漫氛围,节日内涵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端午节又被各式“奇葩口味”的粽子包裹,变得越发淡薄和肤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和遗憾,值得反思。

  传承“端午文化”,不能仅靠凭空想象,而应该认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迎鬼船、躲午,还是悬挂菖蒲、艾草,还是赛龙舟、比武击球,还是吃粽子、饮用雄黄酒、菖蒲酒等等,端午节的这些传统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有的是为治病消灾,有的是祭祀祈福,有的是回家团圆满怀亲情,还有的是文体活动强身健体。而贯穿其中的,还是这个节日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

  端午节真正的文化内涵并不在于“奇葩粽子”,与各式口味的“奇葩粽子”相比,读懂“端午文化”更有意义。那么,端午节怎么过?我们更应去做的,显然是多举办有文化气息的活动,找到端午节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之道,而不能让铜臭味淹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

  文/丁恒情

频道精选

综合资讯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