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不妨来点逆向思维
日前,本市发布2018年高考安全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今年教育系统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不得为这样的炒作提供任何信息,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5月18日《北京青年报》)
事实上,严禁炒作“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已是每年高考来临之前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动作”。在5月8日举行的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强调,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这样态度坚决、措辞严厉的官方发声,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消除“高考状元”的炒作空间,让教育回归本真。
但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在高考分数揭晓之后,各地炒作“高考状元”的热潮也随即掀起。一边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一边却大张旗鼓地对“高考状元”进行宣传,这种唱对台戏的做法也真够黑色幽默的。对此,有人将责任归咎于“不得炒作”这一说法形成的模糊地带和变相操作空间,认为适度宣传一下并不算炒作。这也是炒作“高考状元”很难断根的原因之一。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严禁炒作“高考状元”的意义,并非只是为了淡化“高考状元效应”,关键还是在于让教育回归本真。因为,如果无限放大“高考状元”的光环,只会给孩子传递一种错误的价值导向,不利于整个人才选拔机制的良性构建。况且,高考只是学习生涯中的一步,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是终极的追求目标。一次应试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其在人格上高人一等,更不意味着拥此冠冕,就可一世无忧。
对于炒作“高考状元”的行为,一场认真的“严肃处理”固然能产生震慑,但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妨来点儿逆向思维。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快相应的考试制度改革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步伐,淡化以分数为依据的选拔功能,构建和完善人才评价新体系,搭建人才成长新平台,拓宽人才上升新通道,这应该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只有社会成才的评价标准多元化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升级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总之,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炒作“高考状元”这个问题上,关键还是要注重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努力推进高考制度的彻底改革,引导人们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恶性循环之中。否则,社会上急功近利的“状元情结”必然沉渣泛起,国人根深蒂固的“状元”意识还会不断顽强地拱出头来。
文/丁恒情
- 我们为什么没有必要宣传高考状元 (2018-05-13 20:36:10)
- 严禁宣传“高考状元”,能真正落实吗? (2018-05-09 21:36:17)
- 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 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2018-05-09 10:02:27)
- 炒状元、搞排名未必一禁即可 (2018-02-25 0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