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优先政策不该靠插队来落实
3月1日起,《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65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医院就医时,可优先挂号、检查、化验等。昨日,华商报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区的5家医院,发现这样的规定执行起来,还是遭遇到尴尬。老人用优先政策插队看病遭到了同在排队看病的年轻人的反对,一年轻男子说“来看病的都不舒服,谁也不愿意排队等待,如果老年人都来插队,对排队的年轻人来说不公平,而且如果老年人都涌到队伍最前面也会造成混乱。”(3月2日《华商报》)
65周岁以上老年人在医院就医时,可优先挂号、检查、化验等,这些老人优先的政策体现了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的确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有力践行,能让我们的老人在看病时享受更多便捷。关爱老人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因而这样的老人优先政策多多益善,而且很有必要在全国的医院推而广之。
但良好的政策如何落地、落实,也同样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智慧。如果都像西安的医院,通过牺牲其他病人的就医权利、老人插队来保障良善之策的落实,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平,在保障了老人优先就医权利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将老人们推向道德的审判台——老人就可以插队吗?势必会对行使这项优先权的老人造成不小的伤害。
就像城市公交针对老人免费的政策,最后也变成了年轻人对老人的一场抱怨,抱怨老人在上下班时间挤占了他们本就供不应求的公共交通运力。就医优先是法律法规赋予老人们的权利,他们本应心安理得享受,但现实却没有为他们行使优先权提供可靠的保障,最后只能演变成通过插队来实现。如果不插队,老人优先政策就成了一纸空文;插队虽保障了权利得以行使,但却可能背上“坏老人”的骂名。
一项由法律规定的惠及老人的政策,缘何最后却变成了老人们的两难抉择,我想这值得每个人反思,因为这样事与愿违的尴尬绝非个案。一项好的政策,如果想达到预期与初衷,离不开切实可行的实施土壤与实施保障,否则就只是高悬的空中楼阁,不仅无法真正惠及目标人群,甚至还可能引发出次生灾害,具体到本文中就是老人因插队而背上道德的包袱与骂名。
保障老人优先就医的政策,不能靠牺牲其他病人的权利,更不能靠老人插队来落实,而是需要通过政府部门与医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宏观而言,就是不断加大医疗领域的资金、技术等的投入,做大蛋糕提高全民医疗水平,如果人人都能享受到优质充足的医疗资源,老人优先与否,谁还在意呢?谁先谁后,折射出的还是民众对就医环境的担忧与焦虑。微观层面,则是医院如何切好蛋糕,在尽量保证公平的前提下,为老人开辟绿色通道,专属诊室等。
在这些目标尚未实现之前,最起码也应该由医护人员引导老人优先就医,而不该让老人们颤颤巍巍地自行去插队。当然老人就医优先权的保障也离不开年轻人的礼让与理解,遇见老年人前来就医,如果自身情况并非紧急,让一让,也应该是我们的自觉。
文/夏熊飞
- 老人失重眼看要摔 机智司机关门“接”住她 (2015-02-26 15:03:30)
- 乘客死亡八小时无人知,乘务员在哪? (2015-02-22 00:03:00)
- 两老人在闹市街头持铁链木棍互殴 现场满地是血(图) (2015-02-12 11:45:53)
- 老人外出散步迷路 的哥免费送他回家 (2015-02-09 09: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