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的惯偷是谁“惯”出来的?
“以后再有小偷上车,我可能真的不会管了。”昨天下午,40多岁的女售票员梁梅妹脸颊依然红肿,一说话脸就疼。前天下午1点多,她阻止一名“常在车上偷东西”的男子上公交,被这名男子狠狠地朝左脸颊掴了两巴掌,而一车的乘客没一个人站出来,梁梅妹说她感到很难过。昨日,警方已调取车上监控,对此案进行调查。(1月27日《南方都市报》)
女售票员梁梅妹阻止惯偷上车,而遭掌掴,义举应该得到褒扬,一车乘客的冷漠围观也的确应该遭到谴责,相信警方的介入,也会很快将打人者绳之以法,还梁大姐一个公道。但事情不该到此为止,因为就算抓了打人者并予以拘留,出了看守所的大门其仍然会在该线路公交车上行窃,不然也不能称其为“惯偷”了,惯偷也并非只有一人,而多为团伙作案。
因而,在追查该打人男子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惯偷究竟是谁“惯”出来的,如何才能彻底铲除惯偷得以生存的土壤,还市民一个安全的乘车环境,也给售票员司机们免去遭伤害的后顾之忧。
乘客的冷漠,好人的沉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惯偷的行为。作为乘客,在遇见盗窃等不法行为时还是应该伸张正义、挺身而出,因为难保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只有我为人人,才能换来人人为我的良好乘车环境。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乘客见义勇为只是道义上的要求,而并非法定的义务与责任,对于乘客的冷漠,我们也只能作道德上的呼吁,而道德上的教化过程总是缓慢的,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功效。
乘客之所以选择冷漠围观,说到底还是怕遭到小偷们的打击报复,所以一切都症结都指向了治安问题,治安差导致小偷横行,治安差把小偷“惯”成了惯偷,治安差也让一车车乘客都成了冷漠的围观者。按理说连售票员都能认出来的惯偷,当地的警方不可能不知道,可是却任由惯偷行窃甚至打人,将防止乘客被盗的重任推给了公交车司机与售票员,这是典型的不作为,当“甩手掌柜”。
我们也知道惯偷难治,抓了放,放了抓,不断循环,不少惯偷甚至都成了派出所的常客与“老熟人”,但难治不能成为不治的借口。治沉疴就得下猛药,在形成长期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高压态势的同时,也要对公交惯偷问题拿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如在公交车上配备巡逻民警,实现公交车监控联网,实时监控及时出警等。让惯偷不敢露头,因为露头必被抓,唯如此惯偷才能得以绝迹。
同时还应该对不作为的人员予以追责,将公交上的案发率纳入考核指标,对考核不达标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追究渎职之责。只有将鞭子打在负责治安的民警以及领导干部身上,他们才能有切肤之痛,他们痛了,梁梅妹们才不会再遭受伤痛,惯偷们生存的环境也才能得到彻底整肃。
文/夏熊飞
- 你若冷漠,社会便不会热情 (2015-01-28 00:06:54)
- 福州一中巴车上仅3人 售票员却称超载赶下一乘客 (2014-11-22 09:09:50)
- 六旬汉酒后坐公交丢1.5万元 女售票员全额返还 (2014-08-26 12:55:59)
- 不要让责任分散效应“大放光彩” (2013-11-06 00: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