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厂遇寒流,煮青蛙的温水终于开了
2014年12月5日,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不仅如此,《华夏时报》记者近日在苏州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在联建科技“出事”之际,位于苏州胥口镇的诺基亚手机零部件供应商闳晖科技也宣布关门停产,并遣散了大部分员工。知名3C产业研究专家梁振鹏对本报记者指出,随着国内东部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和技术升级的加快,未来不排除还会有大批代工企业出现危机。(1月10日《华夏时报》)
在这寒冷的冬天,国内代加工产业也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寒冬,东部沿海、珠三角地区,大量大型代工厂停产或倒闭,并且在可预测的范围内,寒冬不仅没有转暖的迹象,反而有加剧趋势,因而才有专家预测的“不排除还会有大批代工企业出现危机”。
代工厂遇寒流,是当前中国制造所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过去的靠低人力成本、低环境破坏代价,有产量无品牌的生产模式在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之后,逐渐丧失了竞争力。拼价格低廉,比不上越南、马来等新兴代工产业国家,比质量又输欧美日韩一大截。有远见的代工企业转型早,如宏碁、华硕等,如今早已是拥有自主品牌的知名企业,而绝大多数行动滞缓的代加工企业只得不断接受利润下降的现实,苦苦支撑,但最后一根稻草终究来临了。
曾经支撑中国制造业雄霸世界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在滋养了中国制造业近三十年之后,它的双刃剑效应开始显现,带来了一系列的后遗症。低廉的人力成本成为了一锅温水,让无数大大小小的代工厂倍感舒适,让它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既没有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意愿,更没有投入资金创建自主品牌的冲动,反正闭着眼也能把钱挣了,何必费神睁着眼再去走一条可能存在风险的道路呢?
如今,这锅温水终于开了,代工厂却再也没有了跳出去的能力。代工厂遭遇寒流,在短时间内肯定会影响部分地区的经济形势,以及造成不少的工人失业,但从长远来看,代加工产业的式微是改革与发展必然会伴随的阵痛,不经历这样的阵痛,中国的制造业很难实现浴火重生的蜕变。
我们一直在喊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但真正实现了中国创造的产业还实在太少,代加工产业的尾大不掉可以说是一直在拖后腿。苍蝇再小也是肉,就是这些“小肉”的存在,让大量的企业家缺少了背水一战的勇气。如今的产业寒冬,或许能成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动力,退无可退,也就只有放胆一搏了。
产业寒冬是一部分企业的死期,但也是另一批企业的机遇之春。如若这一场产业寒冬能倒逼曾经的代工厂,改变经营思路与策略,投入资金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代工向自主品牌的转变,真正掌握核心科技,那将是中国经济改革转型的一笔巨大财富,我想“中国创造”也应该是由所有这些企业的点滴“创造”汇聚积累而成。
曾经滋养我们的温水如今已然成为了开水,是选择被开水煮熟,还是做一只在开水里也能畅游的青蛙,这考验每一个企业家的勇气与智慧。
文/夏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