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去哪儿》城步篇:坚持“问题导向”更要读懂百姓心
4月12日,城步县委书记罗建南已在上山的路上颠簸。趁着周末有空,他打算上南山走访奶农,看看奶业和风电发展现状;去长安营访侗寨,和老乡们聊聊旅游发展的打算。(4月17日红网)这次走访基层,县委书记罗建南显然是带着问题去,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群众解决最迫切的问题的。
承认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打好改革“攻坚战”,这一突出“问题导向”的执政理念,无疑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最震撼人心的强音。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当下,这一股强劲之音,自上而下,由表及里,已内化为国家治理层面的信念。
习近平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习近平又一再明确表示,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按此,“问题意识”不仅仅要着眼于“现实”,更要落脚于“民心”——群体满意才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
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也曾这样着重论及如何“突出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以解决问题的成效来检验改革、校正改革、优化改革,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可以说,徐守盛的这一论述,则进一步细化了“问题意识”,一以贯之强调了“百姓意愿”。
对“问题导向”的突出与重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理性选择,即如何处理“问题本身的问题”。因为世界是一个孕育“问题”的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问题解决后,新问题又会不断产生。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处理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的关系,都离不开执政者的谨慎思考。譬如“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这一标准,仍须具化为每一个执政者的实践要求。而如何分配有限的时间与执政资源,如何以最经济的执政模式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这些都应充分理解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核心诉求,即读懂百姓心。
毫无疑问,解决问题中“本身的问题”,还得一切到群众中去,倾听民间的真实声音。这一尊重“群众话语权”的执政意识,为坚持“问题导向”奠定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即便再如何反复强调“问题导向”,却不给群众面对面诉说的机会,那一切无非虚言。换一句话说,坚持“问题导向”,首先就得从群众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中归纳、提练出问题的“关键词”。
那么,如何贯彻落实“问题导向”这一执政理念,将“解决问题”与“百姓满意”这两者间存在着的矛盾有效化解,这极为考验一个县委书记的执政智慧。
遵循这一审视逻辑,我们从本期《书记去哪儿》城步篇的纪实报道中看到了一个践行“问题导向”、让群众满意的典范。对发展城步县域经济来说,一方面城步县委确定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生态立县,走“绿色之路”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境内“山高路远”、“地表切割强烈”,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仍较落后,诸如此类的发展难题不少。
具体一些的问题,诸如奶农说出的“难听话”:“原奶业公司撤出后牧道无人维修”;“机械化挤奶站太少”;“担心草山退化,草场要围栏得施肥”;“希望能多建些标准化的奶农养殖场和繁育中心”……面对这些群众诉求,罗建南每至一处则深入群众生活,与群众敞开心扉促膝而谈。就拿回应这些“难听话”来说,罗建南不但将问题打了“收条”,而且随后一一确定治理举措。从问题上升至策略,“山里没污染,正适合发展高山农业和生态养殖”等,一些群众提出的发展之策极具参考价值。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委书记罗建南以群体基本诉求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之实干姿态,融洽了干部群众的“鱼水情”。只有赢得群众的大力支持,才能将“生态文明做成发展增量”,在某种意义上说“问题导向”与群众意愿是辩证统一的。正如罗建南所说,“如同爬山,这时更要眼光放准,步子走稳”,这里的“准”、“稳”等字眼传递出的,正是科学合理的“问题导向”观——全面深化改革中,“样本城步”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的一个“微观中国”。
改革不停顿,仍要以“问题导向”来驱动。而坚持“问题导向”,理清问题之根源及演进逻辑,须把持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即读懂百姓心。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我们披荆斩棘,戮力而为,最终无非是为真切地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期待。
文/王小杨
- 《书记去哪儿》城步篇:罗建南探寻“绿色之道” (2014/4/17 12:35:47)
- 《书记去哪儿》城步篇:罗建南探寻“绿色之道” (2014/4/17 12:13:34)
- [书记去哪儿]城步县委书记罗建南“步”行绿道 (2014/4/17 10:30:55)
- 城步扶贫工作组走进安福村 解决特困群体生活难题 (2014/4/16 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