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网 > 红辣椒频道 > 正文

跳出鲁迅之争说教材改革

2013/9/6 0:08:15 [稿源:红网] [作者:田德政] [编辑:叶鹏]
  新学期伊始,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有些使用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们发现,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了较大调整。新教材用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代替了鲁迅的《风筝》,这一亲情主题的文章。目前,人教版初中义务教育语文教材里,依旧有鲁迅先生的6篇文章,所占比例仍是国内作家最多的。(9月4日《河南商报》)
  
  几乎每一次鲁迅的文章淡出教材,都会在网上引起很大的争议。记得前些年,鲁迅的作品《药》、《为了忘却的纪念》和《阿Q正传》淡出高中课本,就引发了一阵骚动,这一次也毫不例外。从新闻中可以看出,只是人教版的初一课本没有了鲁迅的作品,并不是鲁迅的所有文章都撤离了教材。而人们在争议中,老是争论鲁迅的去与留,好像鲁迅的文章整体都被撤出了一样,可见人们对鲁迅文章被撤出表现之激烈。
  
  鲁迅毫无疑问是伟大的,鲁迅精神现在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都是人们的“精神钙片”和食粮。教材中去掉部分鲁迅的文章,或者某一个年级的教材撤掉他的某篇文章,其实并不影响人们对鲁迅精神的领悟与吸收。再则,教材也不是弘扬鲁迅精神的唯一平台,鲁迅文章的退出,并不是有人对鲁迅精神的否定。其实,这应该是一个教育革新的话题,如果过分强调鲁迅文章的去留,反而遮蔽了这个核心。
  
  当然了,鲁迅文章退出只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风波,本身就说明了许多人对鲁迅情感上的留恋,说明了鲁迅曾经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享有的崇高地位。鲁迅对于他们来说,俨然成为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信念与支柱。同时,可能也有一些人通过对鲁迅的狂热,来间接表达对现实的态度。于是鲁迅作品的谈出,有人就觉得精神大厦被“强拆”了,于是便引来一片聒噪。
  
  如果单单从鲁迅这一次被撤出的那篇《风筝》来说,表现亲情的文章有很多,个人以为只要是能承载教材功用的都可以入选,不一定非鲁迅莫属。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能更好担负起这一重任,并更接地气更受欢迎,又有何不可呢?在承担起培养民族未来的大事上,只要坚持应有的标准及教育规律,不因循个人情感,取舍都应该是正常的,进退都不应成为问题。
  
  时代在变,教材也应该随时代而变。入选教材的文章也应该能进能出,如果因为鲁迅之故就不许退出,教材又如何新陈代谢?过去,中国曾经有些影响千百年的经典读物,诸如《百家姓》《千字文》等,最后都因为时代原因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不能因为鲁迅曾经给我们带来的精神贡献,就享有这个特权。教材必然要有活水流进,不要弄得只有鲁迅是“铁打的营盘”,别人都是“流水的兵”。
  
  对于有人说,这会导致鲁迅精神的缺失,其实这根本是个不用争论话题。鲁迅的伟大,不需要教材里的一篇文章来证实。既然学生们现在少读到他的一篇文章,现在阅读这么便捷,随时都可能通过其他阅读途径与鲁迅的灵魂对话,鲁迅文章的教育价值与功能随时都可以得以体现。过于对鲁迅的过分依赖,反而说明我们缺乏独立思想,这也是他老人家所批判的。
  
  所以,不必过于在意鲁迅文章的淡出,这里我们理论的核心应该是,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科书?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提供什么样的教材?可是,网上飞溅口水中反把这些给遮蔽了。既然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那么是不是我们在教育理念、教材及至教育方式上,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努力?如果仅仅因为教材里的一个小小的变化,就大加阻止,那又谈何教育革新呢?
  
  文/田德政

频道精选

综合资讯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