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网 > 红辣椒频道 > 正文

信息公开岂能以“不便”应“万变”

2010/12/21 1:53:17 [稿源:红网] [作者:张瑜] [编辑:方天戟]
  北京治堵措施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围绕“公务车零增长”“停车费和拥堵费收取”“限车限行”等话题,网民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既有理性表达,也有不少疑问。这种罕见的关注度,凸显出全社会对于首都交通治理的焦虑、困惑和期待。有关部门在回答网民有关公车疑问时表示:不便回答公车数量。(12月20日《京华时报》)
  
  交通在恶化,政府要治堵,这显然是好。政府要治堵,公开征民意,更是好上加好。然而,为何应对民众关于公车问题的质疑,面对公众对于公车数量公开的要求,相关部门就突然“不便”了?
  
  这当中,固然有技术层面的原因。官方统计时,没有把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车辆列入公务用车范畴。而非官方统计则认为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么获得了财政补贴,要么享受到国家税收优惠,它们的车辆应当列为公车。两种统计方式得出的结果极其悬殊,看起来,统计口径不一致,似乎成了官方“不便”的原因。
  
  然而,这果真是个难题么?事实上,拿着政府补贴、享受税收优惠买下的车,算不算是公车,答案显而易见。毕竟,“公”与“私”的区别,老百姓懂,专家也懂,相关部门也明白。
  
  面对公车信息公开的要求,相关部门突发“不便”,实质上是“底气不足”。一方面,官方数据在统计口径上本就有失客观公正,二来,公车数量的确为数众多。今年11月3日央视披露,北京公务车已打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如此庞大的数量,又是通过政府下属的权威媒体发布,相关部门百口莫辩,处境极其尴尬。
  
  而更为重要在于,公车私用、公车数量膨胀并不仅仅只是个数据结果,更是民众的切身感受。一份得不到公众认可的官方数据,只会招来质疑,更有损政府部门公信力。于是我们看到了“不便”,看到了沉默。
  
  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处境,政府部门还需从根本着手。俗语言“平日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政府在公车问题上的道理其实也一样。问心无愧了,大门自然敢敞开,信息公开才不会“有权无威”,更不会遮遮掩掩。如今正值治堵公开征求意见,相关部门却又将公车数量作为“敏感信息”,以“不便”应“万变”,充其量只是个半吊子民主。

频道精选

综合资讯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