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网 > 红辣椒频道 > 正文

仅用DNA来判别一个民族,专家很二很落伍

2010/2/8 0:12:46 [稿源:红网] [作者:田德政] [编辑:洪涛三]
  “我们一般认为汉族人属于中原人”,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谢小东告诉记者,最近,他刚刚完成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变迁的DNA研究。在中国历史上,中原这个范围主要是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数地方,也就是说,只有居住在这里的人才算是中原人,也就是比较纯粹的汉族人。
  
  我认为这个谢小东教授大谬矣。作为一个专家,从自己的专业层面来划分一个民族,从技术上来说,也许有自己一定的道理。但是,以狭窄的研究面,来划分一个民族,未免过于狭隘。如果眼界再稍微从技术层面,往外拓展一点,就会发现这个结论是何等的荒唐。也难怪受到网友的指责了。
  
  关于民族的认识,中国学术界理解也不尽一致。而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其实马克思的这一理解,也不能概念所有的民族。就拿汉族来说,虽说全世界有上十亿汉族人口,但世界各地的汉族人在语言、文化心理就不尽相同。
  
  我只所以说这个谢教授谬误,就是认为他没搞清楚汉民族的概念。汉民族,在一定意义是并不是如他所说的那样,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数地方,这些地方充其量只能算是汉民族的发祥地罢了。汉族(也不仅仅是汉族,甚至我认为世界上的所有民族都不仅仅是血缘关系决定的),只要对某一个族群的文化、历史、价值观认同,并且以这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都可以划其为这个民族的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汉族本来就不是一个血缘意义上的民族。并且不仅是今天不是,自古以来就不是。远古时,炎黄部落的相互交融,同时在征战中,又融合了东夷九黎等等,组成了早期的炎黄民族的核心,后来又不断的有新的成分加入。例如北魏孝文帝的带领本民族的汉化的过程,以及不断的有匈奴、契丹、党项、女真的汉化,都巩固与丰富了汉民族的基因与文化。
  
  就拿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来说吧,隋、唐两代的皇帝都有其他民族的血统。虽然他们在父系上可能是汉族,但是母系上不是那么纯正了。据史料载,李世民的母亲和皇后都是鲜卑人。甚至有资料说,而杨坚与李渊也都是胡化的汉人,都是属于“新汉族”。其实,是不是纯种汉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汉文化的认同,对华夏文明的继承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族就是一个不断的同化与被同化,融合与被融合的过程,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就是血统纯正的民族。
  
  汉族很复杂,当年在一个少数民族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就说过,汉族都是“杂种”、是混合的。它是经过多次民族大融合、大迁徙形成的。民族之间只有交流、交融才能发展,近亲繁殖是不行的,《礼记》上讲近亲不能婚,这是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汉族的形成是远缘融合,民族就比较优秀,比较聪明,人数也越来越多。风俗习惯上兼容并蓄,哲学理论上讲交融、涵容、融合,都和这个民族的形成有关系。(《炎黄汇典》出版座谈会发言摘录2003年4月10日)
  
  我们还可以拿犹太民人来说,犹太人失去了国家有两千所左右,由于在世界各地漂泊,与许多民族杂居、通婚,犹太人如果从肤色上分,可以分为白犹太、黄犹太和黑犹太,也就是在几千年的迁徙过程中,在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交流过程中,他们在血缘上与古犹太人已经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他们不管变成什么肤色,不管使用何种语言,犹太人的那种信仰与文化却传承了下来,也就是说,犹太人只所以到今天还能够维持一个强大的族群,更多的是文化传承维系了一个民族的存在。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要告诉那位谢教授,血缘也许是最初维系一个民族存在的必然要素,但是随着这个民族发展,文化才是最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的特有的文化,把越来越多的人吸纳到自己的民族中来,使得这个民族就像滚雪球那样的融合、发展与壮大。在文化成为强有力的民族纽带的时候,DNA所起的任用,已经退居次席。所以拿DNA来判处、划分一个民族,是片面与狭隘的。

频道精选

综合资讯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