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十教授,又见十教授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教授蔡恒进等十教授日前联名提出了“反周期财政政策”的建议。建议认为,扩大消费需求,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民众发钱,因此建议给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2万元以下的家庭,每人发放1千元的消费补贴。(2009年1月11日《信息时报》)
又见十教授,又见十教授,这些年“十教授”俨然成了一个流行词汇。十教授联名抵制洋节,十教授联名抵制于丹,十教授联名上书救市,十教授联名建议提升燃油税,十教授联名拒绝汉语欧化……给人的印象,好像现在的教授们都很喜欢扎堆似的,并且一扎堆就不多不少,屈指一数,刚好十个!
这一次的十教授建议是不是可行,我就表示怀疑。发给低收入家庭1千元就能扩大消费需求吗?恐怕这想法有些天真了。在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不完善,高房价的情况下,加之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风险,就算你发1万元恐怕也刺激不了民众的消费欲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富裕,他们会把钱存起来以备急需之用。这些教授是不是坐在书房里太久了,竟连这些简单的道理都忘了?
为何又是十教授?为何总是十教授?又有教授站出来进行了解读,西北大学教授韩隽认为“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不管是前十教授还是后十教授,都是在运用信源的权威性来增加自身的传播力度。因为,一个教授仅能代表一个人的观点,而十个教授则更具有权威性。”这些教授联名关注一些事关大局的公共事务,与那些死教书的教授比,眼界与怀襟确实开阔多了。人多就更具有权威性吗?未必。
有理不在声高,有理也不在人多。爱因斯坦创建相对论之后,科学界褒贬不一,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是十教授的十倍),当爱因斯坦得知后,禁不住哈哈大笑说:“一百位,干嘛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是啊,只要有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一个人足矣,何须兴师动众呢?
我们时不时也听到“学术民主”这样的说法,有无穷多的事实让我们得出一个常识:在真理面前,不是因为人多势众就由你说了算,求是与从众本身在逻辑上是不相干的。反而,在认知角度上,真理的探索和发现本质上乃是相当个体化的事情。依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的著名说法,通往真理的道路从来是单人小道。在很多时候,人多反而意味着盲从,三人成虎嘛!
我们不是一概排斥“十教授”联名的行为,但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有的教授参与联名的事项,并不是他们自己研究和擅长的领域,签上自己的名字无非是凑个人数、壮威助阵罢了,至于还有什么其他的意义,我们委实看不出来。这样,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本来是一两个人的想法,通过联名就变成了一群人的想法,这样的观点是不是站得住脚,就值得商榷了。
这种见样学样,依葫芦画瓢的“十教授”联名事件,确实叫人觉得有些蹊跷。这一拔十教授刚走,那一拔又来了,他们扛着十教授的名号,捧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论调轮番上阵,这不免让看官们猜想:为什么别人是十教授,你也是十教授,这层出不穷的“十教授”现象,究竟是学术联盟,还是利益联盟?抑或是在博取知名度?
又见十教授,又见十教授,这些年“十教授”俨然成了一个流行词汇。十教授联名抵制洋节,十教授联名抵制于丹,十教授联名上书救市,十教授联名建议提升燃油税,十教授联名拒绝汉语欧化……给人的印象,好像现在的教授们都很喜欢扎堆似的,并且一扎堆就不多不少,屈指一数,刚好十个!
这一次的十教授建议是不是可行,我就表示怀疑。发给低收入家庭1千元就能扩大消费需求吗?恐怕这想法有些天真了。在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不完善,高房价的情况下,加之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风险,就算你发1万元恐怕也刺激不了民众的消费欲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富裕,他们会把钱存起来以备急需之用。这些教授是不是坐在书房里太久了,竟连这些简单的道理都忘了?
为何又是十教授?为何总是十教授?又有教授站出来进行了解读,西北大学教授韩隽认为“从传播学角度来说,不管是前十教授还是后十教授,都是在运用信源的权威性来增加自身的传播力度。因为,一个教授仅能代表一个人的观点,而十个教授则更具有权威性。”这些教授联名关注一些事关大局的公共事务,与那些死教书的教授比,眼界与怀襟确实开阔多了。人多就更具有权威性吗?未必。
有理不在声高,有理也不在人多。爱因斯坦创建相对论之后,科学界褒贬不一,1930年,德国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对论的书,书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是十教授的十倍),当爱因斯坦得知后,禁不住哈哈大笑说:“一百位,干嘛要这么多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是啊,只要有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一个人足矣,何须兴师动众呢?
我们时不时也听到“学术民主”这样的说法,有无穷多的事实让我们得出一个常识:在真理面前,不是因为人多势众就由你说了算,求是与从众本身在逻辑上是不相干的。反而,在认知角度上,真理的探索和发现本质上乃是相当个体化的事情。依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的著名说法,通往真理的道路从来是单人小道。在很多时候,人多反而意味着盲从,三人成虎嘛!
我们不是一概排斥“十教授”联名的行为,但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有的教授参与联名的事项,并不是他们自己研究和擅长的领域,签上自己的名字无非是凑个人数、壮威助阵罢了,至于还有什么其他的意义,我们委实看不出来。这样,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本来是一两个人的想法,通过联名就变成了一群人的想法,这样的观点是不是站得住脚,就值得商榷了。
这种见样学样,依葫芦画瓢的“十教授”联名事件,确实叫人觉得有些蹊跷。这一拔十教授刚走,那一拔又来了,他们扛着十教授的名号,捧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论调轮番上阵,这不免让看官们猜想:为什么别人是十教授,你也是十教授,这层出不穷的“十教授”现象,究竟是学术联盟,还是利益联盟?抑或是在博取知名度?
相关链接
综合资讯
消费资讯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