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爱心粥传递出的“民生之困”
这是11月27日《新快报》报道的一则消息:近日,网友发贴展示了温州街头的和谐一幕。一个民众自发捐献和组织的爱心施粥摊给穷人施粥,拾荒者和清苦的外来民工都喝上了冒着热气的粥,这种情景让网友们深深感动,一时之间在网上风生水起。
应当承认,不论一些人以怎样一种眼光看待这一现象,我们都不能忽视这一碗“爱心粥”所闪现出来的人性之美与人间大爱。但是对于如许许多多的人所认为的,爱心粥能够满足一下贫苦人的温饱,是一时之需,社会的捐助还能应付一下子,不过对于习惯于这样乞讨生活人哪怎么办?诸如此类普遍的思维传递出的,无疑却是一个巨大的“民生之困”,并施一碗“爱心粥”也并非解决这一“民生之困”的办法,仅是一个被现实所迷惑的幻觉罢了。
一方面,在论及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上,事实上未必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或说“爱心施粥”与社会保障、其他社会救济有关,或说就真能保证那些真正需要粥喝的人有粥喝。因为这种“爱心施粥”背后的实质——施粥无法真正解决所谓的城市里外来工与拾荒者的“饥饿问题”,甚至这种“饥饿问题”也并不存在,这些施粥的老人只能算是一个热心的老人。放眼于这个社会生态,城市里所谓的这些贫苦的外来工与拾荒者,其实他们离开农村,而到城市里来乞讨,并非是因为温饱问题,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否则也就不会离开农村了。
温饱问题早已得到基本解决,这是一个现实,即使那些没有解决温饱的人群,政府部门也行解决,依靠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障,发一些补贴,可以令他们吃饭不成问题。更甚,大量的所谓的拾荒者或乞丐们,他们把他们在城市里的这一个增收之法发挥了极致,收入远远高于他们在农村所得,或者说为了满足更高的生活要求。我们可以同情他们维持一个家庭开支的艰辛,很劳累,工资也并不高,而家里儿女上学需要一大笔开支,但也该明白的是,他们基本上不是为了温饱问题。这就是现在城里很多救助站没有“市场”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愿呆在救助站,救助站里虽然能保证他不被饿死,但不能给他更多。这样的例子也经媒体报道过,说是街上一些乞讨老人被人抬往救助站,而不愿去。人们很疑惑,这些疑惑的民众也许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东西。假如一天早上,没吃早餐的你,也路过一个地方,见有人在“爱心施粥”,你会不会去排队等“爱心施粥”吃呢?我想,要是方便且时间,大多的城里人都会去。
从新闻的图片上,也分明地看到一些完全不属于穷困人群的人们也在排着队。甚至吊诡的是,一些真正的穷人未必会愿意来吃这碗粥,要有骨气嘛。在此意义上说,代表一大批人的观点——“爱心施粥”多了能给穷人以生活保障的说法,是无法立足的,甚至幼稚。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比照如今金融危机的困境现实,很多政策也未必是如有关部门所愿而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大力实施投资计划的政府多么像一个施粥的老人,只是政府施的“粥”是用广大受施者的米来熬成的。自这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以来,全世界陷入了巨大的经济困境与社会恐慌之中,各国都在出台提振经济,恢复民众消费信心而以保社会安定的方案,比如我国在中央宣布在未来两年将投入4万亿元扩大内需后,全国各省区市纷纷宣布自己的扩大内需方案,总金额近20万亿元。(11月27日《法制晚报》)
此间,各路专家学者、广大知识分子与几乎关注时政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呼吁: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国家亿万投资必须向民生问题倾斜,确保人民的生活,为人民带真正的切实福利。不错,在各地方政府已公布的投资蓝图中可以看出,其重点是铁路、公路、机场、电厂、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工程,这些都是为解决人民生活上的基本设置。确实喊响了“民生”的口号,然而实际上未必如此,而又仅仅停留一个空洞的口号上面。就拿修路为例,亿万投资政策中的重要的一项,则是解决农村的交通问题。暂且排除所有的可能贪污问题,我们可以说,乡村公路的修建费用,也拨到了乡镇一级,甚至是村一级,让老百姓感觉到了一些上面领导的“民生情怀”。
然而须引起重视的是,却在如何修建,如何分配资金,在哪里村庄之间修建等具体问题上,出现了我们重大漏洞——该修的路不能修、不该修的却到处四散修了起来,从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规划,全凭村民通过关系去弱肉强食,所以当然公关能力强的占尽便宜了,而这些公关能力强者的村未必存在交通问题。名义上给农民修路的资金,却无法实现公正且合理的落实,这在农村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显然,诸如此类投资性质或发红包性质的“关注民生”根本无法真正到位。我认为,不论是普通老百姓对普通老百姓而施的爱心粥,还是一个国家制定各种庞大规模的投资以拉动消费的政策,如果无法回到问题的本质,或说不能看到造成一些贫苦人群的真正流落城市求生的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尚未打破,及农村资金分配程序存在着极大不公平与公正,那么就是有粥或有划拨了大量的资金也难以形成实效,而让一个真正要喝粥喝上一碗粥,或修了一条解决交通困境的公路。
因此,由对一碗“爱心粥”的引申解读,我们应当更进一步厘清造成“民生之困”的结构性与体制性因素,再严密监控具体的每一个规划落实点,把握基层实情,而建立一套有效方案,并以防止“跑部钱进”式黑色幽默与政策尴尬。当然,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希望当下国家大举亿万投资,能真正摆出那些施粥老人们的真善与诚心,真正将亿万投资切切实实地落在实处,从而将亿万投资变成提振经济、扩大内需的“亿万民生”。
应当承认,不论一些人以怎样一种眼光看待这一现象,我们都不能忽视这一碗“爱心粥”所闪现出来的人性之美与人间大爱。但是对于如许许多多的人所认为的,爱心粥能够满足一下贫苦人的温饱,是一时之需,社会的捐助还能应付一下子,不过对于习惯于这样乞讨生活人哪怎么办?诸如此类普遍的思维传递出的,无疑却是一个巨大的“民生之困”,并施一碗“爱心粥”也并非解决这一“民生之困”的办法,仅是一个被现实所迷惑的幻觉罢了。
一方面,在论及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上,事实上未必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或说“爱心施粥”与社会保障、其他社会救济有关,或说就真能保证那些真正需要粥喝的人有粥喝。因为这种“爱心施粥”背后的实质——施粥无法真正解决所谓的城市里外来工与拾荒者的“饥饿问题”,甚至这种“饥饿问题”也并不存在,这些施粥的老人只能算是一个热心的老人。放眼于这个社会生态,城市里所谓的这些贫苦的外来工与拾荒者,其实他们离开农村,而到城市里来乞讨,并非是因为温饱问题,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否则也就不会离开农村了。
温饱问题早已得到基本解决,这是一个现实,即使那些没有解决温饱的人群,政府部门也行解决,依靠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障,发一些补贴,可以令他们吃饭不成问题。更甚,大量的所谓的拾荒者或乞丐们,他们把他们在城市里的这一个增收之法发挥了极致,收入远远高于他们在农村所得,或者说为了满足更高的生活要求。我们可以同情他们维持一个家庭开支的艰辛,很劳累,工资也并不高,而家里儿女上学需要一大笔开支,但也该明白的是,他们基本上不是为了温饱问题。这就是现在城里很多救助站没有“市场”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愿呆在救助站,救助站里虽然能保证他不被饿死,但不能给他更多。这样的例子也经媒体报道过,说是街上一些乞讨老人被人抬往救助站,而不愿去。人们很疑惑,这些疑惑的民众也许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东西。假如一天早上,没吃早餐的你,也路过一个地方,见有人在“爱心施粥”,你会不会去排队等“爱心施粥”吃呢?我想,要是方便且时间,大多的城里人都会去。
从新闻的图片上,也分明地看到一些完全不属于穷困人群的人们也在排着队。甚至吊诡的是,一些真正的穷人未必会愿意来吃这碗粥,要有骨气嘛。在此意义上说,代表一大批人的观点——“爱心施粥”多了能给穷人以生活保障的说法,是无法立足的,甚至幼稚。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比照如今金融危机的困境现实,很多政策也未必是如有关部门所愿而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大力实施投资计划的政府多么像一个施粥的老人,只是政府施的“粥”是用广大受施者的米来熬成的。自这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以来,全世界陷入了巨大的经济困境与社会恐慌之中,各国都在出台提振经济,恢复民众消费信心而以保社会安定的方案,比如我国在中央宣布在未来两年将投入4万亿元扩大内需后,全国各省区市纷纷宣布自己的扩大内需方案,总金额近20万亿元。(11月27日《法制晚报》)
此间,各路专家学者、广大知识分子与几乎关注时政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呼吁: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国家亿万投资必须向民生问题倾斜,确保人民的生活,为人民带真正的切实福利。不错,在各地方政府已公布的投资蓝图中可以看出,其重点是铁路、公路、机场、电厂、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工程,这些都是为解决人民生活上的基本设置。确实喊响了“民生”的口号,然而实际上未必如此,而又仅仅停留一个空洞的口号上面。就拿修路为例,亿万投资政策中的重要的一项,则是解决农村的交通问题。暂且排除所有的可能贪污问题,我们可以说,乡村公路的修建费用,也拨到了乡镇一级,甚至是村一级,让老百姓感觉到了一些上面领导的“民生情怀”。
然而须引起重视的是,却在如何修建,如何分配资金,在哪里村庄之间修建等具体问题上,出现了我们重大漏洞——该修的路不能修、不该修的却到处四散修了起来,从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规划,全凭村民通过关系去弱肉强食,所以当然公关能力强的占尽便宜了,而这些公关能力强者的村未必存在交通问题。名义上给农民修路的资金,却无法实现公正且合理的落实,这在农村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显然,诸如此类投资性质或发红包性质的“关注民生”根本无法真正到位。我认为,不论是普通老百姓对普通老百姓而施的爱心粥,还是一个国家制定各种庞大规模的投资以拉动消费的政策,如果无法回到问题的本质,或说不能看到造成一些贫苦人群的真正流落城市求生的根本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尚未打破,及农村资金分配程序存在着极大不公平与公正,那么就是有粥或有划拨了大量的资金也难以形成实效,而让一个真正要喝粥喝上一碗粥,或修了一条解决交通困境的公路。
因此,由对一碗“爱心粥”的引申解读,我们应当更进一步厘清造成“民生之困”的结构性与体制性因素,再严密监控具体的每一个规划落实点,把握基层实情,而建立一套有效方案,并以防止“跑部钱进”式黑色幽默与政策尴尬。当然,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我希望当下国家大举亿万投资,能真正摆出那些施粥老人们的真善与诚心,真正将亿万投资切切实实地落在实处,从而将亿万投资变成提振经济、扩大内需的“亿万民生”。
相关链接
综合资讯
消费资讯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