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网 > 红辣椒频道 > 正文

怎样才能消除记者的“时代悲情”?

2008/11/8 17:58:41 [稿源:红网] [作者:王小杨] [编辑:耿红仁]

资料图: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给“记者”发放“封口费”现场。

  一年一度,今天11月8日,是第9个记者节。就在前不久,山西涉“封口费”的煤矿发生事故后,许多假冒新闻单位的人员以记者名义前往霍宝干河煤矿,进门登记表显示,9月24日、25日两天,共有23家“媒体”的28人登记,其中持有新闻出版总署记者证的只有2人。一时间,公信力跌至底谷,公众对于记者的整体认同下降,无法显示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力量。
  
  从现实中我们发现,主流之下,存在一些隐忧,导致了媒体公信力突跌:一是,记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时而被殴打、设备被抢被砸,暴徒对抗采访,记者从“手写苍生”转而“血写苍生”。更是有记者被打于记者节前后,于是有人戏言一年一度的记者节不如改为“记者被打节”;再则,如今仍不乏一些新闻工作者,本是为着遵从揭露社会黑暗、还历史以真实的他们,转而被无良企业或个人以“封口费”的形式收买,新闻良知所剩无几,以至公信力薄弱得如一根发丝。这背后呈现的,可以说又是记者的“时代悲情”。
  
  不禁要问,我们就不能丝毫改变记者权益受损、连累新闻媒体公信力的“时代悲情”?新闻舆论在如今的现实中,有时就如此无力、遭公众非议?当我们将视角深入这一社会领域时,改变记者的“时代悲情”,我们不得不去突破这样几个现实困境:首先我们的一些记者不该再自陷囹圄,而失守新闻工作的底线。比如说,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广告新闻,甚至是主动索要红包,或是乘一些不良企业之“危”而收封口费,这些无疑是对新闻伦理的践踏,毁了记者信誉,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
  
  还有一个可笑的事实是,很多人在如何评价“一个好记者”上,提出一个公理:“酒量”比笔杆子更重要。这其中原因,不难从很多部门如何招待记者上看出来。我不否认记者有自身的灵活圆滑,但持客观公正理念的记者们如此传承“饭局文化”,也是自身的一种堕落,与之一起堕落的,还有记者的新闻良知。如此不洁身自好,又如何能给公众以信心呢?
  
  另外,市场经济的冲击,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媒体急功近利,这也是我们急须破解的一个现实困境。一些新闻人或媒体,为求生存而不择手段地非理性炒作、低级趣味性猎奇、“一鳞半爪”报道新闻等,媒体形象已因此被大打折扣,犹如在名号之前自加了“无良”二字,按此下去,那么,新闻从业人员品性也一步步“恶劣化”在所难免。所以,收红包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或是公开的“行业准则”,甚至是昧着良心收“封口费”,这又何须少见多怪?再想想,当新闻从业人员面临粗暴对待时,也得反省一下自己的所言所行。
  
  当然,我们都得承认,也是我们在记者节最该向他们致敬的地方,那就是:记者是一个较为危险的职业。因为记者有定格历史、关注社会改革而有效推动社会进步现实责任;有把假丑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社会责任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既然如此责任重大,各种阻力也会时而变成暴力,于是,也会出现用“身家性命换取对事业的忠诚、对责任的担当”,这虽是一种“职业牺牲”,精神可嘉,但也只有形成强大公信力之后,取得广大民众的倾心支持,才尽可能多的将一些丑恶之行彻底消灭。
  
  胡适曾说过,“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是的,自由是由一个一个生命争来的。而新闻公信力亦然,强大的公众认可度,也是每一名记者用职业操守赢得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新闻客观公正的理念真正深入到每一个记者心中,而成为一种信念——或如“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那么任何暴力只不过是个小丑,每一名记者都是一支强大的力量。这个时代,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消除记者的“时代悲情”。

频道精选

综合资讯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