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民工”背后的大学精神缺席
近日,“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在湖南湘潭大学闭幕,会后北大教授苏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高等教育‘平民化’,大学生已不再是社会的精英阶层,而成为中国最基本的劳动力。当今中国不缺少大学生,缺少的是民工。”(11月3日《长沙晚报》)
这一则新闻甫出,“缺民工而不缺大学生”,便成大量网友捕捉的字句,他们突而神经脆弱,对此极为敏感,于是迫不及待地将“民工”与“大学生”划清界线,使两个群体标签楚河相隔。
其实全面理解这一则报道后,我们会发现,教授所指的“民工”,实是“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的劳动力”。言下之意则是,缺民工而大学生不缺,是因为:一是大学生动手能力差,个人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是大学生仍是摆着一幅“精神姿态”,好高骛远。
教授的这些说法,无疑是代表着当今大学生就业领域上的主流意见,虽早已找不到新意,但我想,“缺民工而不缺大学生”的背后,实际上一种大学精神的沦落,而最可悲的,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境况下,这种沦落仍在不断加固为主流意识。比如,当今极普遍的一个现象是,以前送子女读书为求一份好工作的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农民,似乎都转变了这种观念,大量的年轻人也认同“读书无用论”,即使是上了大学,照样要下海谋生,更何况“在大学四年实是荒废四年青春”,所以不如早早地外出打工。
进一步结合时代发展的现实背景来说,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当口,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劳动密集性产业也必将为高新技术产为让步,所以以前那些大量的没有多少文化水平与技术水平的民工,是无法满足这一产业升级需求,所以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然而,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使一般性的高校偏离了大学应有的定位,使得大学精神的沦落加速,以至时而学者大家四处呼喊,加强大学的人文教育,增加大学生的人文内涵,建构与完善大学生的文化体系等等。
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改革下,高校也面临着生存问题,而生存不得不靠入学率与就业率来保障。于是,众多高校围着市场转,按照市场的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尽量让大学生掌握实用操作技术,但这些被寄予希望的大学生群体,仍然是技术操作能力呈弱势,却又好高骛远,不愿从事基层操作。
长期如此,所以就有了新闻中北大教授“当今中国不缺少大学生,缺少的是民工”一语,当今认同此理的人,我想为数不少。实质上,这是在社会经济转型下,高校教育偏离了其应有的人文定位,造成高校处理在培养学生与自身生存的问题上,更加远离了它的“大学精神”,以致“大学”的沦落、“大学精神”的缺席。因此,让广大的青年人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丢弃儿”,对大学教育与市场经济而言,是一种“双输”的局面。
这一则新闻甫出,“缺民工而不缺大学生”,便成大量网友捕捉的字句,他们突而神经脆弱,对此极为敏感,于是迫不及待地将“民工”与“大学生”划清界线,使两个群体标签楚河相隔。
其实全面理解这一则报道后,我们会发现,教授所指的“民工”,实是“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的劳动力”。言下之意则是,缺民工而大学生不缺,是因为:一是大学生动手能力差,个人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是大学生仍是摆着一幅“精神姿态”,好高骛远。
教授的这些说法,无疑是代表着当今大学生就业领域上的主流意见,虽早已找不到新意,但我想,“缺民工而不缺大学生”的背后,实际上一种大学精神的沦落,而最可悲的,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境况下,这种沦落仍在不断加固为主流意识。比如,当今极普遍的一个现象是,以前送子女读书为求一份好工作的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农民,似乎都转变了这种观念,大量的年轻人也认同“读书无用论”,即使是上了大学,照样要下海谋生,更何况“在大学四年实是荒废四年青春”,所以不如早早地外出打工。
进一步结合时代发展的现实背景来说,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当口,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劳动密集性产业也必将为高新技术产为让步,所以以前那些大量的没有多少文化水平与技术水平的民工,是无法满足这一产业升级需求,所以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然而,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使一般性的高校偏离了大学应有的定位,使得大学精神的沦落加速,以至时而学者大家四处呼喊,加强大学的人文教育,增加大学生的人文内涵,建构与完善大学生的文化体系等等。
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改革下,高校也面临着生存问题,而生存不得不靠入学率与就业率来保障。于是,众多高校围着市场转,按照市场的人才需求来设置专业,尽量让大学生掌握实用操作技术,但这些被寄予希望的大学生群体,仍然是技术操作能力呈弱势,却又好高骛远,不愿从事基层操作。
长期如此,所以就有了新闻中北大教授“当今中国不缺少大学生,缺少的是民工”一语,当今认同此理的人,我想为数不少。实质上,这是在社会经济转型下,高校教育偏离了其应有的人文定位,造成高校处理在培养学生与自身生存的问题上,更加远离了它的“大学精神”,以致“大学”的沦落、“大学精神”的缺席。因此,让广大的青年人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丢弃儿”,对大学教育与市场经济而言,是一种“双输”的局面。
相关链接
- 对话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大学,有精神方成气象 (2012/2/17 9:26:44)
- 大学校园该不该对外开放 “限客令”争议引思考 (2011/8/1 10:18:12)
- 大学教授不要充当阉割青年人梦想的刽子手 (2011/5/23 0:14:35)
- 南方日报:大学精神的失落不是靠权钱来拯救 (2011/4/7 9:09:56)
-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一流大学不是用钱砸出来的 (2011/3/11 9:35:23)
- “造富排行榜”可以有,大学却需淡定 (2011/1/20 11:10:29)
- 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别让实用主义遮蔽大学精神 (2010/12/8 9:45:14)
- 一位在校大学生的冷静思考:大学莫舍弃精神之本 (2010/11/2 9:23:04)
综合资讯
消费资讯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