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茅盾文学奖
27日晚,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正式对外发布了结果。
贾平凹的《秦腔》拨得头筹,票数遥遥领先,并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麦家的《暗算》,一起荣获本届茅盾文学奖殊荣。
此前,网上盛传获奖名单,如今一对照,一个不差,完全一致,吝啬得不给国人留下半点想象的空间。网上纸上少这方面的新闻,输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百度一番,也仅仅是找到相关网页约22,400篇,很显然,这与“中国文学界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颁奖”名号一比较,极为格格不入,令人徒生悲叹。不免得使人觉得,中国文学似乎是进入了一个低谷,文学的背景很暗淡。
没有悬念,没有轰动。一切都在静默中开始,最后又悄无声息地结束,仿佛一阵清风吹过,那种拂动的感觉,也在瞬间麻木。正如本届茅盾文学奖的最大赢家贾平凹先生所感慨的,“既感到意外,也不感到意外”。这话里面,也许包含些贾平凹先生自信,并又要保持谦虚的情感,然而,这也反映出了大众对此奖的关注度。另一位获奖者,颇具才气的女作家迟子建,她在接受采访时,也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平和与宁静,语速和音调没有太大的起伏,她说自己对获不获奖没有太大的期待。而我们百姓们连关注的热情都不够,又哪有期待呢?某一权威网站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半数以上的人都没有看四部获奖小说中的一部,很多知道得最多的,还只是那部反映敌我谍报部门的核心机关,即无线电侦听与密码破译的较量的《暗算》,这是因为大家看了以这一著作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说实话,四大获奖作品,我也一部未看。因此没有权力来评说这些作品,是否真的达到中国文学界长篇小说的最高境界。但从获奖中可以发现,这些获奖者都是风格定型了的获奖专业户。比如贾平凹先生,虽然仍然在努力创作,但《废都》一书似乎成了他的不可超越的成就,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悟,认同此理。贾平凹先生一直笔耕不辍,然而大家熟知其风格后,再也不会一部接一部读下去,尤其是快餐文化的时代。
所以,茅盾文学奖一直围着这几位“老人”打转,新人无法获得机会,也无从说起新一代人对这一文学奖的重视与关注了,其后果必将青黄不接,可以说现在就有了这种势头。如果不是,那除了这几个旧面孔,怎么就选不出新人新作品,而找一丝时代气息呢?如此看来,当代文学确实是没落了,如何这几位支撑起当代文学的大家都倒下了之后,看还有谁能独当一面撑起这面文学大旗。要靠郭敬明、韩寒之流,甚至是张一一这样一批在网上瞎混的低谷的所谓文人作家,这也许是茅盾文学奖最可怜的地方。
不能忘记,当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时候,国内一片哗然,竟然是此等人士获得此等国际上文学最高荣誉。当时国内有一种声调,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不屑一顾,不仅仅他们没眼光没水准,更大批他们的偏见过于严重,比如说诺奖注重英语背景,不了解东方文化。殊不知早被历史无情的反驳了,印度与日本不就有人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了吗?诺贝尔文学奖,甚至是诺奖,至少有一点,它做到了,它既然举起了全世界文学这面旗帜,也完全按这一原则去执行了。其获奖者,大都不是瑞典人。也至少给了人许多期望,期望这一公平的文学大餐,期待谁又将是后进者,或者说从来没有听说的。
与此观照,看看我们的文学奖的境况,居然国内还有很多人放言,他们“不关注国外的,更看重国内的”。如果有一定自悟能力的话,那么在脸红的基础上,是不是也会觉得可怜呢?
贾平凹的《秦腔》拨得头筹,票数遥遥领先,并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麦家的《暗算》,一起荣获本届茅盾文学奖殊荣。
此前,网上盛传获奖名单,如今一对照,一个不差,完全一致,吝啬得不给国人留下半点想象的空间。网上纸上少这方面的新闻,输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百度一番,也仅仅是找到相关网页约22,400篇,很显然,这与“中国文学界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颁奖”名号一比较,极为格格不入,令人徒生悲叹。不免得使人觉得,中国文学似乎是进入了一个低谷,文学的背景很暗淡。
没有悬念,没有轰动。一切都在静默中开始,最后又悄无声息地结束,仿佛一阵清风吹过,那种拂动的感觉,也在瞬间麻木。正如本届茅盾文学奖的最大赢家贾平凹先生所感慨的,“既感到意外,也不感到意外”。这话里面,也许包含些贾平凹先生自信,并又要保持谦虚的情感,然而,这也反映出了大众对此奖的关注度。另一位获奖者,颇具才气的女作家迟子建,她在接受采访时,也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平和与宁静,语速和音调没有太大的起伏,她说自己对获不获奖没有太大的期待。而我们百姓们连关注的热情都不够,又哪有期待呢?某一权威网站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半数以上的人都没有看四部获奖小说中的一部,很多知道得最多的,还只是那部反映敌我谍报部门的核心机关,即无线电侦听与密码破译的较量的《暗算》,这是因为大家看了以这一著作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说实话,四大获奖作品,我也一部未看。因此没有权力来评说这些作品,是否真的达到中国文学界长篇小说的最高境界。但从获奖中可以发现,这些获奖者都是风格定型了的获奖专业户。比如贾平凹先生,虽然仍然在努力创作,但《废都》一书似乎成了他的不可超越的成就,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悟,认同此理。贾平凹先生一直笔耕不辍,然而大家熟知其风格后,再也不会一部接一部读下去,尤其是快餐文化的时代。
所以,茅盾文学奖一直围着这几位“老人”打转,新人无法获得机会,也无从说起新一代人对这一文学奖的重视与关注了,其后果必将青黄不接,可以说现在就有了这种势头。如果不是,那除了这几个旧面孔,怎么就选不出新人新作品,而找一丝时代气息呢?如此看来,当代文学确实是没落了,如何这几位支撑起当代文学的大家都倒下了之后,看还有谁能独当一面撑起这面文学大旗。要靠郭敬明、韩寒之流,甚至是张一一这样一批在网上瞎混的低谷的所谓文人作家,这也许是茅盾文学奖最可怜的地方。
不能忘记,当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时候,国内一片哗然,竟然是此等人士获得此等国际上文学最高荣誉。当时国内有一种声调,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不屑一顾,不仅仅他们没眼光没水准,更大批他们的偏见过于严重,比如说诺奖注重英语背景,不了解东方文化。殊不知早被历史无情的反驳了,印度与日本不就有人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了吗?诺贝尔文学奖,甚至是诺奖,至少有一点,它做到了,它既然举起了全世界文学这面旗帜,也完全按这一原则去执行了。其获奖者,大都不是瑞典人。也至少给了人许多期望,期望这一公平的文学大餐,期待谁又将是后进者,或者说从来没有听说的。
与此观照,看看我们的文学奖的境况,居然国内还有很多人放言,他们“不关注国外的,更看重国内的”。如果有一定自悟能力的话,那么在脸红的基础上,是不是也会觉得可怜呢?
相关链接
- 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复制粘贴是文学语言最大危机 (2011/12/19 8:37:43)
- 文学之夜——记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 (2011/9/20 0:16:00)
-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举行 李长春致信祝贺 (2011/9/19 23:57:33)
- 组图:专家学者座谈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2011/8/24 17:03:52)
- 张炜获奖,茅奖论功劳还是论苦劳 (2011/8/22 0:16:21)
-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你在高原》票数最多引争议 (2011/8/21 8:11:52)
- 《你在高原》等5部长篇小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1/8/20 20:25:37)
- 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产生 实名投票情况公布(图) (2011/8/15 15:39:39)
综合资讯
消费资讯
企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