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提示:
红网首页
>
红辣椒频道
> 正文
更应不惜代价的珍惜本土人才
http://www.rednet.cn 2006-12-4 16:01:02 红网 字体: 【
大
中
小
】 [
发表评论
]
中国科学技术部昨日正式发布《“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强调要把人才引进工作放在第一位,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惜代价地引进人才。包括引进一批顶尖海外专家和优秀团队来华工作,重点支持亟须的国际顶尖人才来华从事技术或学术交流、咨询培训及短期工作;从海外引进活跃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的战略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归国创业等等。
(2006年12月4日《新京报》)
“不拘一格”引进人才,这个我不反对。在我们的科技领域里的一些薄弱环节,引一些外国的优秀人才、顶尖好手,这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是有利无害的。说不定还能像足球场上那样,引进一个优秀的球员,就能盘活一个攻击线路,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这种不带偏见,不分肤色的引进人才还是应当肯定的。但是,科技部在制定这个纲要的时候,是否考虑到我们本土人的是否合理利用没有?是否做到了人尽其才呢?
据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2006)中《中国人才浪费问题研究》一文显示,仅2005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未能人尽其才,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9000亿元。用人单位在招人时,是“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高学历运动和“让猴子去游泳、让鸭子去爬树”的人才浪费,在人们的一次次感叹中似乎已很平常。
高学历的人才,干毫无知识、技术含量的事,也让人们见怪不怪。名校毕业生养猪卖肉的事,也不再是稀罕事。前不久媒体报道,某地招环保工,竟然有许多大学生研究生报名竞争。据报道,一个已招了40余名大学生的殡仪馆计划再招30名大学生,应聘者竟挤破门槛,令用人单位十分意外;无独有偶,南京某公司以月薪千余元招擦鞋匠,居然有52名大学生应聘,也让招聘者感到吃惊。此情此景,真是让人心寒。
人才极度的挥霍浪费,使得大量的人才外流。学者张峰在一份调查中指出,自1978—2002年底25年里,我国58万余人出国留学,截至目前,只有15万人回国工作。有关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有2/3留学生归国效劳,1/3留学生滞留国外,回归与滞留人数比为2∶1是正常的,而我国的情况却呈现1∶3的倒比。“最好的人才都留在国内”的国家是美国和新加坡,而中国则处于末位。
人才出国就业,虽然减少了国内的就业压力,但是带来的损失与隐患也是不容乐观的。人才流失、特别是关键人才流失已经影响到国家安全,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原国家人事部部长张学忠和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徐颂陶曾经指出,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掌握着国家关键技术和机密的人才在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战略上的对抗性,这样的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往往比一般的知识侵权更具破坏力和杀伤力。
是中国真的人才太多了吗?是中国人才真的出现富余了吗?从这次科技部大张旗鼓,广纳“全球”贤才,可以看出,中国的人才不是太多了,而是不够用,缺少到必须非从国外引进不可的地步了。一方面中国的本土人才远走高飞,流落他国,一方面我们自己又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引进各种肤色的人才。这至少说明了,我们在使用和留住本土人才方面还做得不够。
基于此,当前不惜一切的代价留住本土人才,才是有关部门真正要做的事。更应该珍惜本土人才,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就业、发展的环境,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生长空间,使人尽其才。从各个方面可以证明,黄皮肤的人才,并不比其他肤色的人才差,如果连自己黄皮肤的人才都不知道珍惜的话,就不要奢谈不同肤色人才了。只有自身有了吸引人才的魅力,才会有“引力场”出现。否则,都是奢谈。
[稿源:红网]
[作者:田德政]
[编辑:潇湘行]
※相关链接
科技部:将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惜代价引进人才
(2006-12-4 8:59:07)
科技部:将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惜代价引进人才
(2006-12-4 8:56:12)
湖南省商务厅正式启动“人才强商 ”工程
(2006-12-2 11:08:23)
高技能人才推迟退休无须政策出面
(2006-11-24 0:21:48)
为“千里马”建个家 长沙高新区启动人才储备工程
(2006-11-23 13:51:58)
长株潭抱团西部抢才 千余中高级人才欲来湘创业
(2006-11-19 14:46:56)
省青联副主席陈俊卿:江西要发展关键是人才(组图)
(2006-11-19 13:22:00)
中国侨联将吸引海外人才投身中国生物技术领域
(2006-11-19 9:59:18)
最易沦为汉堡人才的四类人
(2006-11-11 18:30:09)
湖南公布“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6-11-7 15:38:26)
精彩图片
更多>>
论坛推荐
更多>>
热评排行
更多>>
红网短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