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啃老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在又出现新的“啃”族,笔者暂且将其命名为“啃英雄族”。“啃英雄族”在啃咬力上,一点也不比“啃老族”差。 他们啃得英雄心力憔悴、啃得英雄捉襟见肘,啃得英雄患上了“英雄恐惧症”。
据近期《文萃报》载文,武汉市人大代表邱应发,是电影《雷场上的相思树》中的孤胆英雄邱原的原型,他1983年应征入伍,毅然放弃进军校深造的机会,踏上了老山前线。在战场上他浴血拚杀,先后击毙、击伤敌人18名,抢救伤员119名,成为军中有名的英雄。退伍后热心助人,扶贫济危,成为远近闻名的好人。然而,他却老是被人所“啃”。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啃英雄族”是如何来啃食这位英雄的吧。一天,一个女人来到邱应发所在单位,让邱应发为自己患病的亲属捐钱。邱应发的一位同事劝道:“捐款要自愿,怎能上门讨要呢?邱应发的妻子下岗没有一分钱收入,家里经济并不宽裕……”不料对方理直气壮地说:“他是英雄,英雄就该扶贫帮困……”邱应发掏出100元,然而对方接过钱后,嫌少,一屁股赖在椅子上不走。左右为难的邱应发咬咬牙,再次掏出身上仅有的准备看病的100元,在场的同事也很“知趣”地各自递上50元钱,这女人才扬长而去。类似的尴尬事,邱应发经常碰到。
那些“啃英雄族”不光“啃”邱应发本人,连他家里也“啃”。邱应发的妻子下岗后,筹资办了一家小超市。一天有个陌生女人匆匆到来,声称自己丈夫正在医院里等钱救命,英雄邱应发让她来取150元钱。尽管难辨真假,妻子还是顶不住软磨硬泡,拱手送出150元。晚上,才知道邱应发压根儿就不知情。后来,不可思议的事情频频发生。有人来拿东西公然要把账记在邱应发头上;有人赊账后长期不还款,邱应发的妻子催款,对方却说:“你家英雄为别人捐款一笔就是成千上万,难道还在乎这百把十元钱?”拿的拿,赊的赊,要的要,他家小超市血本无归,只好关门。
“啃英雄族”不光在物质上“啃”邱应发,还在精神上“啃”他。2003年7月的一天,有人落水,尽管河边有四五个人,但谁都不肯下水相救。危急间,有人远远发现了邱应发,便高声将他喊来。邱应发跑到河边,连衣带人扑向水中。这时,邱应发惊喜地发现,有一艘渔船正在五米开外经过,便使劲向其呼救。令人气愤的是,却遭到渔夫的无情拒绝。最终,邱应发还是凭借自己最后的一点力气,把人拖上了岸。看到这种情况,邱应发心都碎了。
在这样接连不断的“啃噬”下,邱应发好像变了一个人,回到家里时时沉默不语,晚上恶梦连连,脾气也变得古怪起来,经常为一些芝麻小事动怒。据医生说,邱应发患上了“英雄恐惧症”。经过很长时间的诊治和心理调整,邱应发的病情才得以好转。
毫无疑问,英雄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财富。英雄曾经的义举,更大的意义是一种表率、示范作用,只有更多的人向英雄看齐,从他们的精神中汲取营养,英雄的行为才会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况且,英雄也是人,他们的精力与财力也是有限的。我们没有必要强加给他们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这种把英雄往死里“啃”、往绝路上推的行为,显然是对英雄和英雄精神的亵渎与冒犯。
发生在英雄邱应发身上的尴尬,实际上是人们无偿占有英雄、无度享用英雄的结果,这些“啃英雄族”只知道从英雄的身上攫取与掠夺,却没有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同时,英雄在受到那些不法“啃噬”时,不要因为自己的英雄身份就忍气吞声,也应该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在此,我想奉劝那些“啃英雄族”,不要把英雄推向绝路,不要再制造更多邱应发这样的尴尬了。
[稿源:红网] [作者:田德政] [编辑:杨国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