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除夕夜,郑州富景生态园将燃放一挂总长4000多米、100万响的“长鸣炮”,预计持续燃放时间长达20多个小时。据悉,这挂鞭已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5年2月5日《经济参考报》)
现如今,我们的许多同胞都在对传统的年俗文化进行“创新”。年夜饭本是一种增进亲情的习俗,现在不少地方的群众就喜欢到馆子里去吃,可是年夜饭的价格却一路飙升,这边是8.8万元一桌;那边是9.9万元一桌;日前重庆一家菜馆把年夜饭的价格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其标价为18.8万元。压岁钱本是长辈给晚辈的利是,表示把祝愿、好运带给他们,可是不少地方却热衷于用港元、美钞作为压岁钱,更有甚者,温州某些地方直接推出2克与5克的金币作为给孩子的利是。
放鞭炮、年夜饭、压岁钱等,都是我们传统的年俗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年俗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活态文化,是凝聚咱们华夏各民族的一种精神文化枢纽,它寄寓了人们美好心愿,连接着普天下华夏儿女的心,担当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传统的年俗文化确实有走向没落的倾向,导致了许多人抱怨年味越来越淡。
在此背景下,年俗的创新也显得日益重要。有不少热爱年俗文化的人,也正在身体力行的对年俗文化进行创新。但是任何事都应有个度,欲速则不达,过犹则不及。年俗文化的创新也不能太过火了,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反而把我们的年俗文化搞变了味,跑了调。就拿郑州富景生态园除夕夜放4000多米的长鞭来说吧,许多市民就颇有微词,他们认为长时间燃放鞭炮会造成空气与噪音污染,并对黄河滩区内栖息的越冬鸟类产生不良影响。
传承和发扬年俗文化,理应是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说白了,过年不仅仅是物质因素在起作用,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素在主导年俗。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的时候,不断去开掘年俗的文化内涵、增加其文化含量、提高其文化气息。近年来,有不少地方就兴起在过年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各类知识讲座、书画展览、开展访贫问苦,还有全家外出旅游观光……我觉得这就不错,这都是对传统很好的发展。我想,我们只要能紧紧的围绕“文化”这一核心,就能使年俗文化发杨光大。
像这样的放鞭要放世界上最长的,吃年夜饭要吃世界上最贵的,送压岁钱要送港元、美钞、金币等等之类的,这样的创新不仅不能宏扬传统的年俗文化,还助长了他们的攀比、奢侈浪费之风,这样的创新不要也罢。
[稿源:红网] [作者:田德政] [编辑:杨国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