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熊德明一回家就立即在龙泉村引起了一个不小的轰动。然而,奇怪的是,当熊德明端出自己精心准备的从重庆带回来的特产准备招待乡邻时,却鲜有人登门。 无奈,李建民和李洪波只好走出家门去招呼乡邻来家相聚,直到二十多分钟后,才陆陆续续来了四五个乡邻。(2004年11月21日《重庆时报》)
在熊德明久别了家乡,久别了亲人被迫出门打工,可是当她满心满意,精心准备着从重庆带回来的特产准备招待乡邻时,却“热脸碰了个冷屁股”,竟然没有多少人给她面子,鲜有人登门,这真的叫人感到好生尴尬。在此,我不忍责怪乡亲们的冷漠,我只想问一句,是什么使得乡亲们疏远了她?
我们知道,熊德明在遇到温总理之前只是一个和其他千百万纯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一样的生活着劳碌着,只是在一个偶然的瞬间,使她有了一次接触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机会,并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这些本来也是正常的事情,可是后来的事情的发展却是这个普通农妇所不能左右的了。她的命运被浮燥的炒作弄得不得安宁,也使得她离乡亲们越来越远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沟通。离开沟通,人际关系就不能建立和发展。自从熊德明向温家宝同志反映了民工欠薪问题后,每天前来采访的、求助的、请作报告、给她颁奖等等,都叫她应接不暇,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与乡亲们进行正常的沟通。这样一来,使得她与村民之间的“生份了”,关系也渐渐的疏远了。
同时,人际关系关系又是互动的,喜欢和我们接近的人,我们才喜欢与他接近,疏远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他。当那些铺天盖地的炒作把熊德明的形象无限的拔高后,大家就会觉得熊德明是名人了,是大人物了,与以前不一样了,于是隔阂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使乡亲们不敢跟她平等交流,对她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我觉得如果大家真正的关心熊德明,就让她安安静静地养猪,过日子,还原她农妇的面貌,恢复她平静的生活。正如一个落款为“离开云阳故乡42年的老人”的留言那样:“建议不要作什么跟踪报道,让这位农家女安心干自己的事情。她现在的处境,难道没有媒体帮倒忙的因素吗?”
我认为,如果大家真正关心民工的工资,就请多关心那些尚未拿到工资的民工,这样也至于使他们随便的去打搅熊德明,也可让她安下心来好好的办自己的养猪场,这也许是对她最好的帮助。请放过熊德明这个普通的农妇吧!
[稿源:红网] [作者:田德政] [编辑:闵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