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吉林省省委书记王云坤代表省委常委公开承诺,坚决拒收钱物,抵制跑官要官,决不允许打着省委领导的旗号办私事、谋私利。一时间,吉林、甘肃、山东、河北、宁夏、海南、江西、江苏等省区委书记以及省区委常委,就红包礼金、买官卖官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都向全省区作出公开承诺。 (2004年7月9日《中国青年报》)
又是一个“承诺”。关于承诺的话题已经多得叫人应接不暇了,让人耳朵都听出了萤子,商家的质量承诺,民航的服务承诺,学校的教育承诺,高考的诚信承诺,政府部门的廉政承诺……大有一承诺就弊病革除,新风扑面之灵延。可实际上,不少结果只能让人对承诺者失望。
承诺者,何谓也?就是对某项事答应照办。也就是说这件事本来就应该这样的办,比如官员本来就不该行贿受贿;商家的质量本来就应该达到消费者要求;民航的服务本来就应该让乘客满意;学校本来就应该重义轻利教育好学生;政府部门本来就应该为群众负责……承诺,也就是说对应该这样办的事进行重申。
廉政承诺,无非让官员重申一下自己应该清廉、不贪不占,这样做的主观意图不错。至于能否兑现,完全在于承诺者自身的道德良知。言而有信的君子古往今来都有,但毕竟寥如晨星。对于大多数承诺者,期望他们自身的觉悟和自我约束来做到清正廉洁,那是不现实的。前不久陕西出发生的“宝马案”,体彩中心的那位主任就叫嚣着“拿脑袋担保”没有做假,可是结果如何呢?还有什么比用生命担保更让人放心的担保呢?也许有人说这个例子过于极端,可是平时那些拍着胸脯说“拿党性担保”的承诺者,咱们没有少见过,可结果往往是承诺者把好处往自己身上揽,把污水往党身上泼。
就拿现在这个承诺来说吧,说不定有些人在承诺之前已经就腐败透顶了,再让他们向社会公开的承诺,岂不是让他表演给群众看?岂不是让他们以此来蒙蔽咱老百姓?岂不是给他们以伪装?记得有一副漫画,一只老鼠拿着喇叭高呼:我们郑重承诺,再也不偷吃人类的粮食!你说可笑不可笑?所以,对于这次的承诺,笔者仍旧不敢抱乐观的态度。
把官员的廉洁寄托在个人道德的自我约束上,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通过加强监督,加大查办力度,多揪出几个成克杰、胡长清之流的,让腐败者为自己的腐败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让他们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可能会比任何形式的承诺都会有效。与其花气力倡导承诺,还不如在监督制约上下真功夫。
[稿源:红网] [作者:田德政] [编辑:杨国炜]
|